育人教育_大学育人,要提“均值”减“方差”


经济学 2019-11-28 08:13:25 经济学
[摘要]在国内,关于高校改革的话题总会引发关注。近期北大传出要取消院系行政级别的消息,引发媒体热议。此前清华也不断释放改革消息,高校综合改革的话题持续发酵。关于改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作为经济学者,我习惯

【www.jsxqjc.com--经济学】


  在国内,关于高校改革的话题总会引发关注。近期北大传出要取消院系行政级别的消息,引发媒体热议。此前清华也不断释放改革消息,高校综合改革的话题持续发酵。

  关于改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作为经济学者,我习惯于用经济学视角、分析方法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来思考大学改革。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阶段。与之对应,中国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规模后,关注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转向更加注重培育创造性人才,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

  大致上,我把教育问题概括成两个维度:“人”与“才”。人们习惯把“人才”看作一个词,这就会导致一种倾向:培养“人才”,就是重育“才”、轻育“人”。区分好“人”与“才”两个维度,并进一步强调育“人”重于育“才”,有利于把握大学改革的方向。

  统计学中的“均值”和“方差”两个度量,用来刻画中国教育中的成绩与不足非常合适。据我观察,在育“才”上,我们的均值高、方差小,即平均水平不低,但杰出人才不多;在育“人”上,正好相反,均值低、方差大,即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且一些人素质较差。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创新驱动,也与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应有的地位不相称。

  大学的改革应当达到两个目标:既要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又要创造一种环境使得杰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实现前者就要在育“人”上“提高均值,减少方差”,方法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实行通识教育,恪守道德底线。实现后者就要在育“才”上“保持均值,扩大方差”,方法是创造环境,促进个性发展,让杰出人才能够“冒”出来。欲二者兼得,就要让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通识教育和个性发展背后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大学为学生”。但是,这个理念并非显而易见。

  近年来,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快速增长,中国大学在全球排名中的位置也加速上升。虽然这值得欣喜,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排名主要与教师研究密切相关,而与教学的关联并不紧密。如何处理好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国内高校普遍遭遇的难题。

  大学如果没有论文发表,当然不能算一流;但是大学如果没有培育出好学生,那就很难称作为大学了。在目前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强调“大学为学生”的理念。在我的新书《大学的改革》中,这个理念是绝对的主角。这么多年,我心心念念,不敢或忘。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7日 12 版)

本文来源:http://www.jsxqjc.com/bylw/20400.html

相关阅读
  • 经济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精选四篇 经济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精选四篇
  •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精选四篇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精选四篇
  • 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精选五篇 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精选五篇
  • 1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汇编7篇 1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汇编7篇
  • 2024年安徽省合肥经济学院人才招聘107人公告【热】 2024年安徽省合肥经济学院人才招聘107人公告【热】
  • 出国留学经济学专业锦集四篇 出国留学经济学专业锦集四篇
  •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锦集三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锦集三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