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精选九篇


创业故事 2023-11-29 17:59:23 创业故事
[摘要]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精选九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www.jsxqjc.com--创业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精选九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景德镇在线讯:在浙江商城有个叫“悦己”的服装店,许多爱逛街的女生应该都知道它。这个店的主人年仅26岁,她叫汪琪。

“我帮她选套衣服,不好意思,还得让你多等一会!”见到汪琪时她正忙着给顾客选衣服。也好,正好有空闲可以逛逛她的店。带有浓郁个人特色的当季服饰特别引人注目,繁琐的细节,重新演绎吉普赛女郎的狂野;简单的色搭,匹配出马尔代夫海边的清新……

汪琪从景德镇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因为从小就喜欢艺术、热爱自由,在校时的她就决心毕业后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有着艺术天赋的她对服装更是情有独钟,于是,在20的夏天,当同学们都沉浸在毕业的欢乐中时,汪琪就已经开始筹备她的创业梦了。

“那时的我刚出大学门,什么都不懂,不过我相信有梦想就什么都不怕。凭借着一颗坚定创业和敢闯的心,我开始在36度的高温下到处找店铺,坐半夜1点的火车去南昌进货,厚着脸跟人家讨价还价……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国家政策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无息小额贷款,开店对我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缺钱,知道有扶持政策后,我就把开店的想法和方案都做好后送去报批,很快贷款就批了下来,再向家里人借点。就这样,一间不到12平米的服装小店开起来了。”

万事开头难,刚开起来的小店最担心的就是客源,没有回头客,衣服就卖不出去。但汪琪是个有心人,她总是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成功的方法。小店开业后,她用心揣摩每一位顾客的喜好,制作了顾客分类表,标注了每一位顾客喜欢的衣服类型。这样,汪琪在进货时就能为每一件衣服定位客户群,因此她进的时装很畅销,几乎没有压货。汪琪用自己的细心与诚心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她已经留下了近百名顾客的联系方式。每次上新货,汪琪都及时通过短信通知顾客,顾客一般会在短时间内光顾小店,这样也加快了店里货物和资金的周转。

在采访中,汪琪说了这么一段话让人很感动。她说:“人不能闲着,女人更不能闲着,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像我们80后,父辈都很辛苦,给我们买房子,置办结婚的东西。很多人称我们为‘啃老族’。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呢?因此我才下定决心自己干,目的就是让父母和自己将来生活得更好一些。”

“有梦想、用心干,成功路上没有捷径。”这是汪琪最喜欢的一句话。现在,汪琪的第二家个性服装店快开张了。她说,以后她还要开第三家、第四家服装店……

【篇2】“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今年35岁的潘远香是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村民,她3岁时因病致双下肢瘫痪,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她曾自卑和哀怨过,但擦干眼泪后,凭着身残志坚的毅力,她艰难求学和创业,创建了一个养殖场,还要带动村民致富。她闯出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心声,闯出了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自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选择坚强。”潘远香说。

近日,记者来到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实地采访了这位自强不息的“爬行女强人”和她的养殖场。

祸从天降 小女孩学会坚强

潘远香的犇犇肉牛养殖场位于大乘镇正直村石明组,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记者赶到这里时,潘远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尽管之前当地有关部门作了介绍,但初见潘远香还是带给了记者强烈的震撼:她的下肢严重萎缩,只有上半身能够活动,要挪动身躯必须靠双手爬行。她此时正坐在地上,费力地用刀宰草。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里后,她又使用双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进入养殖场内后,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样,和场内的西门塔尔牛说话,并一一为它们喂草料。

就是这样一个潘远香,却建起年产值超4百万元肉牛养殖场。

3岁时,潘远香因高烧不止被送到一家私人诊所,经医生抢救命保住了但却不能直立行走。后经检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慎打坏坐骨神经。从此,潘远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从5岁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动的她,便在家厨房负责烧火煮猪食。至此再没单独“行动”过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学会了爬行。“在一次烧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喷出来,把旁边一堆柴火点燃了,把我吓着了就摔了个跟头,然后我下意识的往外头爬。”

学会爬行的潘远香很兴奋,她终于觉得自己不是废人。从此,她开始试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尽力学会自己做家务。为了读书,她坚持爬行上学。“夏天地面很烫,手掌心几乎全是泡,冬天两只手全是冻疮,红一块、紫一块的肿得像泡粑。”潘远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编手套,由于技术不过关还没到校就磨破了。“那时候家里穷,下雨天手上沾满了泥,只能到校前两手搓搓就算了。”

10岁才勉强上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对于潘远香而言,都比常人艰难许多。别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却要付出数十倍的努力。艰难念完小学和初中,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三,但继续上学却成了难事,无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学校拒之校外。但潘远香并不服输,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高场职中的一位招生老师答应让她入学,还为她争取到了特殊照顾。当年,潘远香的事情经媒体报道,迎来不少好心捐助,为她省去了三年的学费。

生活磨砺 “爬行女”乐观面对

潘远香高中毕业后,先后又去学习了电脑和会计知识。开始和人一起做家装,她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我们是典型的‘游击队’,做熟人的活以及他们介绍的家装,几年下来还是攒了一点钱。”

潘远香说,她尝试养鸭,辛苦了一年最终血本无归。“亏了几万元,都是借的,压力太大了。”正当她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她当年成家了。原本应该沉浸在婚姻的喜庆之中,丈夫却在她怀孕期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谈到这里时,潘远香神情显得非常凝重。

“儿子现在9岁了,送在我妹妹那里读书。家庭的事情都过去了,我现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养殖场。”潘远香对于家庭的变故不愿多谈。“儿子出生后过得十分艰苦,我的身体情况不好,连背他都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孩子慢慢长大,也十分健康,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这个残疾妈妈给他带来了自卑情绪。

我必须学会坚强和乐观,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须搞好自己的养殖场,让孩子今后以妈妈为骄傲。”潘远香说话间透露出坚毅。

艰难创业 残疾身躯撑起一片天

儿子2岁时,潘远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几年时间里,潘远香搞装修、养鸡鸭,事业上最终都没有起色,还负了债。“受到打击,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

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还是失败呢?上天已经对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还是要乐观面对生活的重担。”潘远香说,她又重回原点,脚踏实地重新从事自己的装修行业,其它的就不要去乱想了。

,她开始四处了解和学习肉牛养殖,还专门请教了畜牧部门专家。说干就干,在亲朋好友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养殖场在她老家动工建设。“现在已投入了200多万,除了养殖场建设外,肉牛的本钱很大。”潘远香说,养殖场目前有42头肉牛,还有75头分给了屏山的农户喂养。

据潘远香介绍,养殖场今年的计划是出栏200头肉牛,产值400万左右。今后,她还将建一个肉牛屠宰场,形成一条产业链,直接面向市场。“预计6月就有一批肉牛上市,前来预购的很多,目前供不应求。”

潘远香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带动附近村民特别是残疾人共同致富。“养殖场今后繁殖的小牛将送给乡亲们喂养,我提供技术和饲料支持,并全部回收肉牛。牛的生长期在8—10月之间,乡亲们每头牛能赚5000元左右。”潘远香告诉记者, 如今,肉牛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他们走上了养殖场加养殖户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市场前景良好。

潘远香的想法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58岁的村民潘洪清说,潘远香虽然残疾,但干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养殖场的时候,我和其他村民经常来帮忙,我还借了2万元给她。我今后也准备养几头牛,这样既能照顾家里,每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不必出门打工了。”

学驾驶开车梦今年能实现

在潘远香的家中,她购置了一台安装在汽车上的残疾人操作设备。“开车也是我的梦想”,潘远香说。

其实潘远香从小读书、在家人的不理解下非要读高场职中。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等她长大了,随便摆个摊摊,找个人家嫁了。但是在潘远香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努力过上好日子。

潘远香说,从小一个亲戚要经常骑摩托车进城,那个时候他很喜欢进城去,因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虽然她身体残疾,却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也没有感觉到自卑。”潘远香谈到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时候说。潘远香说,她还在上海学习驾校,能够开车也是她的梦想,也许今年就能实现。

据屏山县残联负责人介绍,潘远香的肉牛养殖场带动了23名周边残疾人发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万元以上。潘远香身残志坚,自强创业,她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同时带动周边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将自立、自强的道路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延伸。

“潘远香是残疾人创业中的典型,市县对她的养殖场都十分重视,并给予了政策支持。目前,省市县残联打算将潘远香的自强创业事迹在全国相关会议上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将联系畜牧等部门,为潘远香的养殖场提供支持和帮助。”该负责人说。

【篇3】“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11月30日,记者走进湖南怀化溆浦县祖市殿匣垅村,采访大学生“放牛娃”罗治团。牛舍就在一座山坡上,一排排的黄牛或悠闲自在地吃着草,或“哞哞”叫着相互嬉戏,罗治团正挥着铲锹在牛舍中清理粪便。

罗治团1990年出生,7岁便开始帮家里放牛。“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白云在青山顶子上缭绕,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边,清清流水伴着牛儿吃草的声音……”罗治团说,这是他儿时放牛生活的写照。

也许正是由于童年的放牛经历,加上自己畜牧养殖专业毕业,让罗治团甘心抛弃在城市里月薪7000多元的工作,辞职回家乡养牛。他创办了养牛合作社,创建了从繁衍、防疫到出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改变了祖祖辈辈天然散养状况。

一个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大学生,甘愿回乡村生活?面对别人的疑惑,罗治团说:“刚开始,自己也觉得有些难为情。回乡的举动让村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背地里议论纷纷。但接触养牛的时间一长,我就愈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罗治团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养牛上。他脱下西装,换上工作服,走进牛棚,又当起了“放牛娃”。

清杂草、铺地砖、焊牛舍……修缮养牛场,没有请一个工人,罗治团整整忙了一个月。购买玉米、草料,准备饲料全过程都是自己完成的。

,罗治团筹备7万多元,从外地引进了架子牛,正式开始他的养牛生活。喂牛、洗牛舍、除粪便、医治牛病……他的父亲负责拌料喂牛,其他很多事情都要靠罗治团一个人做。冬天干活只穿一件衬衣都是一身汗,夏天光着膀子整个短裤都湿透了。

养牛的道路不仅辛苦,也伴随着困难和波折。2013年5月,购进的十多头云南黄牛中就出现了问题。经过长途运输,以及气候和温度的差别,牛出现很大的反应,表现出不进食、咳嗽的症状。自己虽然拥有专业的畜牧知识,但毕竟由于养殖经验不足,依然没能及时判断出病因。他求助大学时候的老师,并取样送去学校化验。最终确诊牛是感染了“巴氏杆菌”,因为处理得及时,才避免了较大的损失。

意识到技术不足是养牛遇挫的重要因素,他多次来到县城的畜牧站和县畜牧局,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年参加了人社局第一期免费创业培训。之后,经常有专业畜牧工作人员为他上门指导。他还被纳入省里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政府技术与资金的双重支持下,罗治团又重新修建了一栋牛舍,养殖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并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出栏的黄牛达到80多头。

三年的养牛经验让罗治团看到,要想养殖事业得到发展,光靠个人力量是不行的,养殖场必须逐步走上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集约化的道路。于是,在县畜牧局、就业局的支持下,20他牵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

“其实我想带动村里人一起致富。”罗治团说他会继续发展肉牛,用科学的方法养殖、用网络的渠道销售,一步步发展壮大。村民有谁愿意养,他会免费提供牛仔,养大后按照市场价回收。“吸引村民参加就要让他们得到实惠。牧草、技术都可以提供,农户只要付出简单的劳动力,就可以在家创造财富。”

年7月,因为真心为村民着想,带领村民致富,他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当选为匣垅村村主任。

“放牛娃”的春天也一样缤纷多彩,农村的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放飞自己的梦想。罗治团用自己的坚毅,闯出了一条回乡创业路。

【篇4】“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今天这位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的主人公是曾学习生命科学专业的王杰,大学期间开始创业,卖过电脑配件,开过化妆品店,与朋友合伙开发网站,取得成绩并成功出售该项目。毕业,创立IT 公司,从事软件及互联网项日开发工作,任董事长,公司资产超过500万,合同签约额过千万元。

首先要有创业理想:

5年内公司争取成为襄阳本土第一IT公司,梦想将公司打造成全国知名的IT企业。

创业从大学校园开始:

入大学的第十天,王杰违反学校规定,偷偷买了电脑自学钻研,从此迷上了网络,一心想靠互联网创业。在校期间,王杰的创业经历十分抢眼,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他做了一家电脑配件的代理商,专卖内存条。在当地的旅游景点租下湖中半岛,开办过野外CS真人野战馆。一时间,王杰成了同学眼中的明星,无所不能。

然而,种种经历并没有令王杰感得欣慰,“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没有方向的创业尝试,我的市场~定在互联网。”,出于对网络论坛的暖爱,王杰利用业余时何开始自主创业,与八名同学组成创业工作试冬创办了一家当地的论坛。他们在校内一处僻静教师公寓租住了一套住房作为办公地点,所有人日夜轮流上班,刻苦工作,从事城市论坛的开发。

幸运的是,论坛一炮而红,天天登录发帖人数达到两三千人。

大学毕业前夕,经江苏某投资公司投资,王杰将论坛出售,获得了16万的资金。由于年轻不懂市场,这个价格卖得很亏,但这笔钱是王杰和他团队的第一笔创业资金。王杰赚钱的消息在校园里引发较大反响,当地不少人开始知道王杰的名字。

定制软件打开市场大门:

207月,大学毕业后,王杰意识到,与软件行业竞争激烈的大城市相比,襄樊这种竞争较小的城市蕴躲着更大的发挥空间,“在欠发达地区从事高科技行业,成功率更大!”。

来到襄樊后,王杰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当时,恰逢襄樊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央成立。襄樊学院与高新区合办大学生创收**,并设立了1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203月,王杰带领团队接受专家评审,争取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扶持。在数十个项日中,最终有14个项目进选了终审。由于良好的创业素质,王杰在5分钟的项目介绍中得到所有的评审员及专家好评。与会评审员及专家一致认为王杰的项目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科技含量高,可持续发铺性强,并对该创业团队十分认同。最终,王杰成为襄樊大学生创业基金的首个且唯一特等扶持基金获得者,他的创业团队获得了襄樊高新区免费提供的高档办公场所。

一个刚起步的软件公司如何在众多优秀同行中生存并发铺起来?王杰认为,公司的优势在于员工有激情!在这个平均年岭25岁左右的团队里,员工的技术水平在数年的摸索中十分精彩,平时有业务,所有员工都是绝心绝力,保证让所有的客户都满足。且公司没有庞大的其他开支,开发成本较低,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

年底,公司尚未来得及注册,便有客户观中他们的低价服务和专业的团队,签下了某公司一笔巨额软件开发订单。此时,承接如此巨大的业务令王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决定详求合作。

年3月,公司注册的第九天,襄樊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主动上门考察,最终以200万元投资换取了猛禽公司30%的股权,并签订融资协议。此后一年,公司在襄樊先后承接了数十家企事业单位的软件项目,并承接了来自沈阳、武汉、咸宁、佛山等各地的业务。迅速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进行二次创业观中门户网站:

一次偶尔的机会,王杰捕捉到一个互联网商机——入行地级城市的门户网站开发大有可为。当时,襄樊有660万人口,但没有一家民营的门户网站,这让王杰观到了事业发铺的新方向。

通过软件开发业务积累的资金,王杰开始了二次创业,入军网站:

通过1年零9个月研发,3月23日,公司耗资20万元打造的城市综合门户网——襄樊网正式完工,并于当日入行上线测试。正式版发布之后,在短短的月余时间内,网站日IP己经突破1万,日PV值达到23万,30余家公司进驻网站商务频道,成绩令人欣喜。当年,公司斥资100万元全力打造襄樊网。

月,在闭省委青年创业就业促入中央举办的“艳阳天·青年创业行动”中,王杰从321个参选的青年创业项目标值表中脱颖而出,经过初审、复审、答辩、实地面试等环节,获得最高额的扶持20万元。

206月23日,王杰获得“襄阳十大创业新锐”称号。截至今年上半年,他的公司开发了7家大中型企业及医院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项目,合同签约额超千万元。“公司每年都有新项目上马,分阶段订立不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而最终目的,是要找到持续盈利的项日。”对互联网的未来,王杰布满希望。

【篇5】“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创业养牛, 艰难起步成规模

见到刘晓红时,她正在鲜奶吧西沙河店忙着教工作人员进行奶昔配比。“我们店除了卖鲜奶,所有的奶制品都是由鲜奶制成,这些鲜奶从养牛场运到店里全程不超过两小时。”说起鲜奶致富,刘晓红侃侃而谈。

刘晓红的奶牛养殖场位于桥东区姚家庄镇,她本人也是姚家庄镇西榆林村的地道农家女。姚家庄是一个奶牛养殖比较集中的乡镇,但因为养殖模式落后,卖奶难、奶牛防病抗病能力差,村民们受益程度很低。,大学毕业的刘晓红放弃了深圳的好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养牛创业。她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建养牛场、引进配方饲料,然后在村里挨家挨户劝说养殖户们进驻养牛场,实行统一养殖。“那时候,我自己只有5头牛,村民们思想顾虑很多,我为他们免除了全部费用,这才逐步打开了局面。”为了确保销售, 刘晓红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了伊利集团张家口收购站,确保了销售渠道。慢慢的,村民们看到统一管理、统一饲料、统一挤奶、统一销售的新养殖方式成效显著,纷纷主动加入。来,刘晓红逐步建立了实验室、挤奶大厅、饲草车间,聘请了专业兽医,由人工挤奶发展到手推车挤奶机,再升级为全坑道式挤奶设备。现在,她的养牛场占地80亩,有40多个养殖院、多头奶牛,形成了集机械挤奶、牛奶储藏运输的现代化养殖规模。

遭遇打击,苦心经营出困境

正当刘晓红的牛奶场蓬勃发展,仅合作户就近百家时,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了,我市各大奶站纷纷拒收鲜奶,近六成中小奶站关门,刘晓红的牛奶场也遭到巨大冲击。连续三个月,每天16吨鲜奶全部倒掉。“最难的时候,由于奶太多,连倾倒的地方都没有了。那时候我真想放弃了,但是看着奶农们伤心欲绝的样子,我又犹豫了。” 没有销路、又不能倒怎么办?经常彻夜难眠的刘晓红自己跑到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等地,想各种解决办法。 经朋友介绍,刘晓红学会了制作奶豆腐。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刘晓红领着大家做奶豆腐,白天联系客户、销售奶制品,就这样坚持了近两年才走出困境,成为全市为数不多的没有被击垮的养牛场。

困境过后,为了保证鲜奶质量,刘晓红下狠心,淘汰病牛、改进设备,虽然鲜奶产量从16吨降到了10吨,合作农户也由80多户降到了50户,但是奶质提高了,奶价上去了,成为了伊利集团等大型驻张奶站的供货方。“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刘晓红坚持自己的理念,规模扩大了,养牛场的各项费用她却一点都不增加,为合作养殖户节省更多费用、赚取更多利润。 时至今日,除了附近村子,张北、康保等县区慕名而来的养殖户也日渐增多。

鲜奶直销, 创新拓开新天地

,9家橘色大标识的 “鲜奶吧”如雨后春笋在我市出现,人们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可以拿着专用小瓶每天按斤买鲜奶的方式,倍感新奇有趣。这是刘晓红在山东考察时学到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养牛场到餐桌的直供直销。205月,“快乐牧场”小红鲜奶吧在宣化区开业,这在我市尚属首家,7月第二家店在桥西区开业,一时间广受欢迎。这种“鲜奶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新鲜纯粹”,每日两次送奶都是第一时间挤出的鲜奶,从挤奶到送达奶吧,全部都在两个小时内。在店内经过巴氏灭菌后,消费者可以不用加热、直接饮用。所有牛奶保证 “无防腐剂”、“零添加”。这种健康新鲜的本地牛奶非常受欢迎,短短半年,每天供应每家店的300斤牛奶经常两三个小时就销售一空。

为了让鲜奶有更多的花样,刘晓红率领团队,经过多方学习、反复研制,首创了符合山城百姓口味的 “液态酸奶”、制作了奶昔、布丁、果冻、蛋挞等20多个品种。

随着鲜奶吧知名度不断提升,刘晓红说:“今年我们准备再开 20家鲜奶吧,力争覆盖主城区60%的鲜奶市场,把事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山城百姓提供优质的鲜奶。”这位 “80后”女大学生用智慧与勤劳的双手编织着青春梦想,用创新的精神向青春致敬。

【篇6】“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沈秀华是迁安市的一位农民,上世纪90年代曾经开过饭店、办过超市,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

,沈秀华参加了黄台山职校的创业培训班,培训班是市政府补贴1000元的免费培训班,如果一年之内创业成功将获得创业资金3000元。在那里沈秀华学到了很多创业方面的知识,政府也非常支持农业养殖,他看到了养殖业的前景。

说干就干,沈秀华开始筹措资金,买建材、购设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个占地12亩、年存栏400头牛的迁安乡香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他先后从内蒙古、吉林、河北承德等地引进了300多头肉牛,经过饲养人员的精心喂养,很快就吸引来了很多客户,有时候一天就销售二三十头。周边地区农民也看到了养殖业的丰厚利润,纷纷到沈秀华的牛场购买种牛。一段时间以后,沈秀华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决定帮助本村养殖户养牛,于是,他便成了当地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村民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买牛客户源源不断,村民也开始富裕起来。

镇政府也给予沈秀华大力支持,投资几万元帮其扩大养殖规模,畜牧水产局也为沈秀华提供铡草机、打包机、打料机等设备。在各方的帮助下,沈秀华的公司在当地建成了以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基地。

【篇7】“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对于一些想走捷径的人来说,来看故事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坏处一堆。

也许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创业故事,确没想过这些成功的朋友之前有几次是失败的,或者是在创业之前他们的徘徊。创业故事给你的只能是一个参考,一个启示,确不是都可以复制的。记得有人说过,成功最有效的模式是复制,但是并非所有的复制都能起到效果。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 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无论您看的是哪一个故事,都是一种对您自己的提升,至于在其中领悟和借鉴了多少,这个就是您自己平时知识的累积了。

【篇8】“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贺根的根在农村。“90后大学生牛倌”的贺根特别喜欢牛,割草、拌饲料、喂食样样活儿都会干。每次到牛舍,他都会快步走进去,主动拍拍牛的脑袋,然后拿草给牛吃,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图为2月12日(正月十三)贺根在新建的牛舍喂牛。(记者 谢湘 摄)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记者 谢湘 摄)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

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

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

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年4月,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篇9】“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

摆地摊卖衣服能赚到200万?这不是天方夜谭,80后大学生徐留洋就是缔造这个神话的人物。下面我们看看80后大学生摆地摊卖衣服的成功创业故事吧!

从始至今“单恋”女式牛仔裤

徐留洋:从创业街走出的“大老板”

徐留洋,从大学生创业街走出去的他如今已经成了创业街的“活名片”,学弟学妹们也把他当成了努力的榜样和方向。

大学时卖锁赚到第一桶金

2008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的徐留洋来到上海的一家台资企业。80后做什么买卖?然而,一个月几千块钱的薪水无法负担他在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开销。从台资企业辞职后,他回到合肥。短短半年时间,他先后开过小公司,卖过打火机、鞋子、内衣、变色杯等等。

为什么想到要自己创业?徐留洋说,其实早在2006年,还在上大学的他就开始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推销挂在柜门上的锁,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徐留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卖裤子卖进白马服装城

在朋友的推荐下,徐留洋来到蜀山区大学生创业街卖起了牛仔裤。由于他是创业街上第一个卖牛仔裤的,卖的又是价格在50~70元之间的“大路货”,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决定去白马服装城卖牛仔裤。

如今,“留洋牛仔贸易”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0万,徐留洋也成为了从创业街走出来的“大老板”。他说下一步的打算是在市区里开个专卖店,把生意做大。

本文来源:http://www.jsxqjc.com/cy/44748.html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 青年人创业故事(合集4篇) 青年人创业故事(合集4篇)
  • 大学生微商创业故事集合5篇 大学生微商创业故事集合5篇
  • “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精选九篇 “80后”女大学生养牛的创业故事精选九篇
  • 关于新潮农民创业故事【四篇】 关于新潮农民创业故事【四篇】
  • 石家庄创业故事精选六篇 石家庄创业故事精选六篇
  • 农村创业故事登福布斯富豪榜的农民(合集六篇) 农村创业故事登福布斯富豪榜的农民(合集六篇)
  • 新潮农民创业故事【五篇】 新潮农民创业故事【五篇】
  • 石家庄创业故事(锦集9篇) 石家庄创业故事(锦集9篇)
为您推荐
  • 石家庄创业故事锦集九篇
    石家庄创业故事锦集九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家庄创业故事锦集九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农村创业故事登福布斯富豪榜的农民【六篇】
    农村创业故事登福布斯富豪榜的农民【六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创业故事登福布斯富豪榜的农民【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温州人成功创业故事(锦集3篇)
    温州人成功创业故事(锦集3篇)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温州人成功创业故事(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石家庄创业故事精选八篇
    石家庄创业故事精选八篇
    “故事的意思是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家庄创业故事精选八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个范文(精选6篇)
    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个范文(精选6篇)
    感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ǎnwù,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个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下岗职工创业故事范文(精选7篇)
    下岗职工创业故事范文(精选7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下岗职工创业故事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石家庄创业故事【八篇】
    石家庄创业故事【八篇】
    “故事的意思是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家庄创业故事【八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关于石家庄创业故事【六篇】
    关于石家庄创业故事【六篇】
    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石家庄创业故事【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17岁创业故事-郝洋(通用6篇)
    17岁创业故事-郝洋(通用6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7岁创业故事-郝洋(通用6篇),欢迎品鉴!
  • 创业故事心得精选三篇
    创业故事心得精选三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创业故事心得精选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